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华夏探源有偏颇

作者:开封  韩鹏

河南省,简称“豫”,有“大象”之义。“豫”的卦象为:雷声在大地上空轰鸣,使大地上的万物得以复苏,到处是一片喜气洋洋、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显示出天下太平,到处欣欣向荣,万物应春雷而动(见图-1);告诫人们应当效法万物,劳逸结合、积极努力做事,顺应时势而动,享受安康欢乐。

图-1 豫卦之象图

清代《康熙字典》引“《释名》:豫州在九州中,京师、东都所在,常安豫也。《晋书·地理志》:豫,舒也,言禀中和之气性理安舒也。”“豫”,为东方、春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安舒之象。“豫”,最早地处黄河下游东部的“河济”流域,是上古时期华夏先民观天象、知天道、执天行的“历法”产生之地,也是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居住舒适、生活安康的先祖家园。

“豫”,包含着天地万物的“大象”、效法自然的“大道”文化所在。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道德经·第35章》指出:“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文中“大象”当指“大道”,是大自然无边无际的“天道”形象;“执大象”,也指掌握天地运行“天道”“大道”的根本规律。

图-2  执大象天下往图

可见,“大象”(见图-2)不能单单理解为自然界中的动物,还可以理解为反映大自然运行的“天道”“大道”。上古时期的“大象”,最先反映地是黄河下游的“天象”“星象”。大自然的“天象”“大象”,是华夏民族“天道”“大道”人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基础。

黄河下游的“天象”“大象”,是伏羲在郑州荥阳东部的“荥(汴)河”流域,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形,肇始符合“河分(播)九流”自然环境的“河图洛书”之地。

“河图洛书”文化的本质,是华夏先民运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方法,最早创造和运用符合“大象”“天道”规律的原始“历法”文化。

这种以“大道之源、万法之宗”“河图洛书”为支撑的“历法”文化,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在黄河下游的“河分(播)九流”及“灉(汴)沮(睢)”“河济”流域,最早创造和划分华夏民族历史上最早“昆仑山”“九州”(见图-3 )的地理依据。

图-3 黄河下游昆仑九州位置图

毫无疑问,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地的“昆仑山”,是三皇五帝时期共同居住“河州”“瀛洲”“九州”之地的别称。所以,华夏民族赋予了“昆仑山”,是“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等崇高地位。

因此,无论伏羲在“昆仑山”创造的“太极”“混沦”文化,还是在“九州”创造的原始“历法”文化,都是华夏民族及其文字、文化、文明的源头和始点,都在三皇五帝时期共同居住的“九州”及“冀州”之地,也是以“冀州”为九州“中央州”“中州”“天地之中”的核心之地。它无愧于是三皇、五帝最早的精神文化神圣祀地、华夏民族最早历史地理乐园的盛誉。

夏商诸王时期,在黄河下游洪水的不断冲积下,“昆仑山”“九州”的面积逐渐扩大,大禹在“四象”“五行”“九畴(宫)”等历法文化指导下,人工开发了流经“九州”“地中央”的“大运(汴)河”,以及分流九州八方之州的“四方水”,又称“四渎”。进而,还在黄河下游日益扩大的九州平原基础上,重新划分了以“豫州”为“中央州”“中州”的新九州。

大禹在黄河下游重划的“九州”“豫州”及夏文化,不仅继承了伏羲在旧九州创造的“天道”“大象”等“历法”文化,也将这些“九州”“豫州”“天道”等“历法”文化,传承到了商朝时期,成为了“商星”“大火”“商丘”“商亳”“商人居商”文化,产生于黄河下游伏羲肇始“河图洛书”的“东序”,四象之一的“青龙宿”,四方之一的“东方”、四夷之一的“东夷”之地的地理载体和文化来源。

图-4 黄河下游伏羲八卦定位图

此后,商末时期的周文王,在黄河下游的安阳汤阴羑里城,依据伏羲“先天八卦”(见图-4)文化传承,创造了“后天八卦”文化,反映的依然是天象地形等“天道”“大象”文化;春秋时期的老子,在黄河下游的郑州圃田彭邑一带隐居求道时,依据伏羲“先天八卦”、周文王“后天八卦”所创造的道文化,反映的是天象地形等“天道”“大象”文化;同时期的孔子,周游黄河下游东部的诸侯列国,采集和提炼代表易学根本内涵的儒文化,反映的也是天象地形等“天道”“大象”文化。

战国时期魏国大梁的星象家石申,在黄河下游“大运(汴)河”流域的开封“中天台”,编撰反映黄河下游天地象形的《石氏星经》,是已知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最重要的天文学著作,也是以黄河下游的天文星象、地理山川等象形文化为依据,判断三皇、五帝、夏商“昆仑山”“九州”“中夏(邑)”“天邑(中)商”等帝王建都,在“河图洛书”方位的根本“历法”依据。

唐代时期的著名天文学家李淳风、一行(张遂),先后在黄河下游的滑县白马、开封浚仪岳台、周口扶沟、驻马店上蔡一线,测定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线”和浚仪岳台“地之中”(见图-5),正是上古时期的昆仑山“三(重)层台”、《山海经》“中山”、九州“冀州”、三皇五帝“天地人合一”的“天地人之中”所在;是阴阳“两仪”和合的卫国“仪”邑(今开封)之地;也是认定中央黄帝建都于“济(泲、姬)水”之滨,即“中央宫室”“黄台之丘”、开封北部的“轩辕楼(丘)”的历法凭证。

图-5 唐代浚仪岳台子午线、地之中图

地处黄河下游“四方”“四渎”中枢流域的夏代“大运(汴)河”,是上古时期“水由地中行”的“中土”“中州”“中原”“中国”之地。西汉经学家刘向《战国策·秦策》认为:“今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说明“中国”,在战国时期黄河下游“鸿沟”“汴河”流域的“韩国”“魏国”之地。

元代宰相脱脱《宋史·河渠志》也认为:“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也说明“中国”,在“汴水(河)”首承黄河下游之水的荥阳、中牟、开封等流域。他们所记载的“中国”“天下之枢”,就是伏羲在黄河下游肇始“河图洛书”、划分九州“冀州”之地,是三皇五帝居住的“中州冀州”“天地之中”,是夏代“大运(汴)河”流域的大禹九州“豫州”(见图-6)之地。

图-6  开封伏羲、大禹九州对应图

目前已知,在中国历史上经过古代中国天文学家测量后,认定的“天地之中”仅有两地:一地是郑州登封阳城的“天地之中”,本应是西周建王都之地,却被周公否定后将王都建在了洛阳“成周”之地;一地是开封浚仪岳台,不仅是唐代测定的“天地之中”,还是唐朝测定中国和世界最早“子午线”之地。而代表天地之间连接线的“子午线”,则是认定“子午与卯酉交会”于“天地之中”的重要依据,也是郑州阳城所不具有天地之间连接线,即“子午线”的历法定位凭证。

开封浚仪岳台的“天地之中”,先后被五代、北宋、金代、元代的天文学家,在浚仪岳台实际测量的天文数据所反复证实。对应于伏羲在黄河下游肇始河图洛书的“5、10、中”之位;对应黄河下游三皇五帝时期的九州“中州冀州”之地;对应“水由地中流”的夏代“大运(汴)河”流域;也对应大禹在黄河下游治水后,重新划分九州“中州豫州”之地。

据古代天文学家反复测量证实,登封阳城在北纬34.4度之位;开封浚仪岳台在北纬34.8度之位。两相比较,开封浚仪岳台最接近北纬35度的“天地之中”之位,最符合夏至八尺圭表影长“尺有五寸”的上古历史、历法文化传承。

除古代天文学家所测上述两地“天地之中”外,再未见史典中有古代其他天文学家测量“天地之中”(见图-7)的有关记载。

图-7 子午线与天地人之中关系图

至于当今考古、历史学家,将黄河中游流域、中原西部的山西、陕西视为“天地之中”,是与上古时期华夏民族在黄河下游肇始河图洛书“5、10、中”等历法文化、创世思想方法、天象地形关系、九州中州冀(豫)州等传统历史、地理和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对此,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李淳风所注古籍《周髀算经•卷上》中,明确指出:“是时汉都长安,而向不言测影处所。若在长安,则非晷影之正也。”就是说,以陕西长安为代表的中原西部,古为西方、西戎之地,在古代历法中为西方“少阴”,即“日(阳)不足,唯宿(住、留)不羕(祥)”之地,所测晷影不在“中正”之位,不具有“天地之中”的地理环境和制定历法条件。

这才有了商代末期,周文王在《清华简·保训》中,留给周武王“求中、得中、归中、执中”,即回归“中土”“中原”的临终遗嘱;也是对“中”“天地之中”发源地,不在中原西部、西戎之地,本在黄河下游“中土”“中原”之地的重要佐证。

综合情况分析表明,伏羲肇始河图洛书文化距今,不过只有万年之内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历史。目前考古发现,除黄河下游的太行山东部近地,发现有个别超过万年前旧石器文化遗址外,其他的黄河下游冲积地,尚未发现超过新石器时代,即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存在。

这表明,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及三皇五帝产生和发展历史,是在黄河全线贯通于下游流域,并冲积形成河州原土之后,也是伏羲氏族在黄河下游、荥阳东部的冲积地,肇始“河图洛书”及“历法”文化时期相同步。

一万年左右形成的新石器时代、黄河在下游冲积形成的河州原土,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伏羲产生和繁衍的地理环境所在,也与产生于黄河下游的“河图洛书”文化、时空“历法”定位相吻合。

这种独特的天象、地形和人文环境,在上古时期以来的中国之内,只此一地,别无二处,完全可以运用上古时期的历法法则,进行时节、方位等地理定位,且具有客观性、科学性、规律性可循。        

现代一些考古、历史学家,人为改变对上古时期黄河下游“河图洛书”的“5、10、中”之位,九州“中州冀(豫)州”“中原”“中国”之地,“天地之中”发源地的历史地理定位,把夏商之后的“天地之中”安置在中原西部、西戎(见图-8)、黄河中游的上古文化传承地,混淆了与三皇五帝时期黄河下游、河济流域的“天地之中”发源地的本末、源流关系。

图-8 中国西戎与九州冀(豫)州图

这种现象的发生,如果不是无知,便是另有动机。无论那种情况,都不符合华夏民族的创世思想方法,不符合华夏文明发源的历史地理实际,也不符合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创造和传承的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完全可以用发源于黄河下游的“河图洛书”等历法文化,予以甄别和矫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国学百科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