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故事

“中国智慧”的诠释者——记儒学专家庞朴

在传统文化研究的热潮中,庞朴从传统的故事传说入手,将目光放在的中国思维辩证,取各家学说精华探究数千年来传袭的思维方式,成就别具一格的文化结晶。而他本人,也在践行着“圆融”的中庸之道。

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又纷繁的体系,传统与现代化发展的诸问题同样引人注意。于是,庞朴先生在1982年提出了极具先锋性的观点“应该注意文化史”,于此一脉相承的是其对于中国文化本质的研究,指向独树一帜的中国辩证思维,也就是提出的“圆融”,而这被称为“中国智慧”。

庞朴先生所认为的圆融,通俗地说,儒家称之为中庸之道,主张“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中和境界;道家则是主张内在世界的充盈,是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的超脱境界;而在先生的研究视域中,侧重于儒家的行事规范与思维方式,将辩证法的思路引入儒学研究。

不论是他的《“中庸”平议》还是《儒家辩证法研究》,他都以卓越的学识和非凡的境界再现了以仁义为中心的世界观,朴实的文风、敏锐的视角至今仍给治学之人收获。庞朴先生在诠释中国智慧是常常选择历史人物为例证,以个人独到的观点加以说明,文章成果在学界中几近耳熟能详,如《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黄帝与混沌:中华文明的起源》及《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等文,至今仍发挥重要影响。

庞朴先生著作颇多,其中对于中国思维诠释的最完美的当属《一分为三论》,打破了学界固有的认识,即认为辩证法只存在于道家和兵家,提出了“儒家辩证法”的命题,并将数千年历史中已有的“一分为三论”结合辩证唯物主义,使之愈加深入化体系化,而辩证的中心店围绕在“中”。进一步探讨后,提出了儒学的基本方法——三分法,而这也开创性地再现了儒家思维的逻辑历程,成为传统哲学体系与现代哲学体系的融汇点。

“中国智慧”是个大命题,然而,庞朴先生以个人独到的眼光与敏锐的思维去审视、理清、阐释此庞大体系的发展脉络和独特奥义,给予学界持续的影响!

国学百科网原创首发,如需转载请联系国学百科网编辑,违者必究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