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人物故事

感天地之大,怀朴素之心——观张一超“颡頯读书”

作者:白石一枝

处天地间,万物往来,永不止息;若心静时,追忆往昔,穷思来日,你会发现,有一隅安然,名为颡頯读书,自立其中,墨藻俊音在此映现,往来世人在此栖息。

这是张一超先生的“颡頯读书”超话,“颡頯”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如此,张一超先生的思想中似乎饱含道家智慧,细细观之,与其说是道家,不如说是儒释道三家思想妙和无垠的结晶。

儒释道文化看似互不相同,实则交相呼应,相辅相成,而张一超先生恰恰将三种思想融会贯通,在他的言语中、气质里可见其和谐圆融的生命境界。

儒,左“人”右“需”,即“人之所需”。于天地之间,古往贤者追求精神与物质的谐和,在“入世”中于尘世里历练修身,张一超先生也是深谙此点,这在“颡頯读书”中亦可得见。他对社会满怀热忱,以热点事件为据阐世间义理,由世态万物抒个人之慨。张一超先生以广阔的襟怀、所投身的事业为王国维的境界思想写下注脚,“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志存高远,高瞻远瞩,历经磨难而豁然贯通,正是一种由学而工、由工而悟、通过艰苦锻炼而大运化自如的历程。

佛,左“人”右“弗”,“弗”又谓之“不”,即“人不”亦或“不人”。物质的现实世界,反复颠扑,而张一超先生摆脱私心的困缚,超脱外物的桎梏,如果说的“入世”观点对应了王国维的三种境界,那其在超话中所言“世上的是是非非太多,我们生来不是做判官的。但是多少人就做着判官的工作。”便彰显了禅宗高僧青原行思的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历经人生百态,遍尝酸甜苦辣后,世人惊醒,年少之时所信奉的真理,在现实中寸步难行,豁然畅达不足以概括周遭,相反,它遮遮掩掩、诡谲莫测,于漩涡中,只有守得本心之人方可顿悟“本来无一物,何必染尘埃”,正所谓万般皆自然,任他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面对世俗芜杂,我亦一笑了之。这恰是张一超先生所提倡与践行的“慎独之静”

道,“走”加“首”,胸中透彻而行,即依道而行。道家所言“道法自然”乃是关乎天地宇宙,洞悉万物根本之自。张一超先生有感于天地之浩瀚,往来盈亏,胸中的气象、思想的高度于天人合一中淬炼,且眼观天地而见素抱朴,恬淡寡欲,在天下至真至纯的道路上前行,于纷纷扰扰的世间寻觅精神乐土,以怀瑾握瑜之心结构颡頯读书,让熙熙攘攘的世人得悉大道。不难发现,他的境界已达南怀瑾先生所言的“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

在“颡頯读书”中,仿佛可感张一超先生的彬彬风度、气质格调,得悉其光风霁月的胸襟和深邃超脱的思想,洋溢其中的正是他对经典传统的独特体悟、对社会人生的探寻思索及对时代脉络的深切把握,其真知灼见必将使更多文化基因深深镌刻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