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6届中国西部研学旅行博览会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成果

从诸子著述开篇窥“学”之重要性

来源:《一带一路》国学文化翠峰山论坛文集

作者:崔文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如此重视传统文化,这不仅是带动我们国人学习继承和发扬粹的良机,更是一场将要隆重开张的传徒文坛盛事。

国学堪称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又是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字,更是我们每一个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它浩若烟海,博大精深,上究天文,下察地理,中透人事,小雨无内,大而无外。唯有志存高远的决心执着攀登的权力和为民立言的正气方可饮其一瓢,炼就学养浑厚的底蕴,才能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有才可尽、有智可献、有力可出。虽然,经典汗牛充栋,穷其一生,不及万一;但是,“大道至简”, “道不远人”,这个世界上的真理都不是高深莫测、遇不可及的,而恰恰是朴素的、简单的、温和的。古代以修养为“学”,以经世致用为“学”,关于“学”之一事,论及者可谓众之又众。诸子多勉人为学,《尸子》、《荀子》、《大戴礼记》、《贾子》皆有《劝学》,《抱朴子》有《勤学》,《颜氏家训》有《勉学》。从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诸子著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涉及“学”者可谓多矣,在此不一而论。我们仅从著述开篇去探讨关于重“学”一事,亦能见其一斑。《论语》开篇是《学而》,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讲的是一种快乐文化,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阐释的是一种“ 如琢如磨”的“独乐乐”文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阐释的是一种“如切如磋”的“众乐乐”文化,这两种乐文化,均源自“学”。《尸子》 开篇是《劝学》,首句“学不倦,所以治己也”指出求学之路虽然艰难,但是不觉厌倦就可以修其身,由果探因道明了“学”的目的,中间则多用比喻和典故道明了学习的态度方法,末句“未有不因学而鉴道,不假学而光身者也”升华了“学”之重要性。尸子认为学习才能修身,才能体道,才能成名。《荀子》 开篇是《劝学》,首句“学不可以已”乃贯穿全文之中心思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平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阐述了“学”之重要性。“学要乎始:恶乎终”“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着乎心”“学真便乎近其入”“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等段落论述了学习的步骤、方法、途径等。荀子认为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才干,修养品德气质,学习要善于向贤者求教,要善始善终。 《扬子法言》开篇是《学行》,首段“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众人矣”,从正面说明了“学”有层次高低之分,从反面映射了“学”之重要性,“务学不如务求师” 等说明了学习的方法途径,“学以治之”、“学者,所以修性也”、“学则正, 否则邪”、“学者, 所以求为君子也”等说明了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潜夫论》 开篇是《赞学》,首旬“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到“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由果溯因,层层推进到学问,而“学问”源自“学”,“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指明了”学“的途径,”振于奋而废于止”指明了“学”的态度,最后一句“是故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诸子著述中谈及“学”者多,而开篇谈“学”者亦不少,像《论语》《尸子》《荀子》《扬子法言》《潜夫论》开篇均谈“学”,我们不谈其结构目录安排之偶然性也不谈必然性,但是少能说明一点,放在开篇开宗明义更加凸显出了“学”之重要性。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尤为学不辍持之以恒;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安可弃学于八荒之外!在国家大力倡导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之时,我们更应该借机发力,去粗取精,唯活而择、执古之道,御今之有,让圣贤智慧为我们今天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安放我们的心灵家园。

为您推荐

发表留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15-553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dgxbk@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大数据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