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孔子文化》第12期 作者:侯乃峰 (接上文) 第2简: 4.走 孟蓬生先生以为,此字应该是和原来已经见到过的(比如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第14简对应今...
来源:《孔子文化》第12期 作者:侯乃峰 清华简《保训》篇的图版与释文已经在《文物》2009年第6期上正式公布。(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保训&...
来源:《孔子文化》第12期 作者:傅永聚、郑治文 (接上文) 三、泽被后世——董学“合理内核”的现代价值 世异时移,世事沧桑。虽然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与董子的时代已经大为不同了,然董...
来源:《孔子文化》第12期 作者:傅永聚、郑治文 (接上文) 当然,董仲舒在极力为君权至上张目的同时,他也深知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君主个人的权力过于强大往往会走向反面,造成政治动荡,...
来源:《孔子文化》第12期 作者:傅永聚、郑治文 (接上文) 二、尊君重臣养民——董仲舒与儒家政治理论的完整建构 植根于农业宗法社会基础上的儒家政治文化,“天然”地包含了“尊君”和...
来源:《孔子文化》第12期 作者:傅永聚、郑治文 (接上文) 秦汉大一统的新时代背景下,所谓“人主天下之仪表,主先臣随,主倡臣和”(《史记•太史公自序》)“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来源:《孔子文化》第12期 作者:傅永聚、郑治文 中国文化是以求善重德为特征的“政治一伦理型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本身自孔子始就内在地包含了政治和伦理两个向度,政治理论...
来源:《孔子文化》第12期 作者:闫春新 我与丁先生结识于200年,那时他到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担任我们2001届硕士论文答辩会主席。后来我考入山东大学,先后师从王晓毅老师(丁...
来源:《孔子文化》第13期 作者:徐延松 (接上文) 当然,我并不是说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这此变化都是坏事。关键看这种变化是否坚持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并能够使之能够植根于本民族(...
来源:《孔子文化》第13期 作者:徐延松 辛亥革命距今100年了,这100年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哪些变革?“我们”又变成了什么样的人?在我们纪念辛亥革命的...